在花垣县百里苗乡,只要一说到麻栗场镇望高村小学,说到龙江老师,人们都赞不绝口,乡亲们动情地喊他“孩子爸爸”。
今年52岁的龙江老师1997年9月参加工作,2005年3月调到望高村小任教,2010年9月担任负责人至今。在他带领下,一所村小却保持着188名学生的办学规模,着实令人赞叹。
这些年来,他默默耕耘,用青春和汗水开创了办好乡村教育的“望高模式”,学校办学质量、办学声誉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办学经验先后在《人民网》《学习强国》《湘村振兴》等各大媒体和平台上推介。
扎根乡村 矢志不移办教育
龙江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是在离家100多里的猫儿乡田湾片小、离家30多里的窝勺学区卜如坪片小,还是离家不到15分钟路程的望高小学,他都以校为家,天天吃住在学校,和老师、学生呆在一起。
担任校长后,看到老师们上班不方便,于是他就自己掏钱买了辆面包车,接送老师来校,他的这一行动感动了全体老师,大家纷纷决定住校。他又多方筹措资金,修建学校食堂,方便老师住校。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他三番五次跑部门,走单位,跑企业,求老板。厚着脸皮,费尽口舌,为学校争取资金近30万元,解决了学校的围墙修建,操场、道路硬化以及办公设施的添置。
去年,当了解到他在望高村小已经工作了整整18年,来校调研的领导关心地再次询问龙江是否有调离的想法时,他坚定地说:“望高小学需要我一天,我就扎扎实实到这里干一天!”
立德育人 满园桃李竞芳菲
办好一所学校,要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更要有一套好机制。为此,他向学区三番五次“求”,得到了一批老师的加盟。通过和湖南农大驻村工作队“诉”,从而引来了湖南农大的支教队。他组织学校老师们认真讨论,按照“管理向城区优秀学校看齐、质量以城区优秀学校为标杆”的要求制定学校管理制度,他带头并要求每个老师都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每堂课的知识点掌握堂堂清,每天的学习内容要天天清,不放弃一个差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校工作全部公开,向学区评优、评模的人选推荐和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全部照章办事。
他每天早早就起床,然后到校门口值班蹲守,迎接学生进校,嘱咐到校的学生进班晨读、晨诵,并逐班督查。他和老师们一起教授学生《弟子规》《朱子家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坚持评选每周德育之星,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他别出心裁,在学校文化墙设立《优秀毕业生》专栏,宣传从望高小学毕业出去的学生成才事迹,叫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写下自己《20年后的约定》装进密封箱,20年后回校打开,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他对贫困学生关怀备至,先后为20多名贫困学生联系资助对象。2012年10月,当听说有两位学生因家里十分贫困,生活特别困难准备休学,他先后5次入户调查和劝学,想尽办法为他们争取得了社会爱心捐助资金6万多元。
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学风好、教风正,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近几年,每个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中均名列学区前茅。2021年春,学校办学规模达到5个小学班、2个学前班共286人,成了全学区最偏远却又是规模最大的片村小。
由于工作突出,他分别获得了该“县优秀班主任”“县优秀共产党员”“县优秀教师”“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3年被记“三等功”。他还获得2018年度“湖南实事助学基金杰出教师奖”,2019年州“君天同心烛光奖”“2022-2023年度教育质量提升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荣誉。
无私奉献 蜡炬成灰泪始干
由于长期繁重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他的身体每况愈下。2017年春节,他突患中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经及时抢救才得以脱险。在转入普通病房一天后,想到年后学校工作,他不顾医生叮嘱,再三要求出院,不顾带病的身体,带着药瓶,准时回到学校抓好开学工作。2020年3月1日,病情加重,他不得不去省城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后两个星期,想到学校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他去做,又带病坚持回到了学校。
龙江老师的爱人、儿子、儿媳均没有固定工作,下有3个年幼的孙子,自2017年突患中风后,他需要长年吃药,2020年4月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他需要每年定期到长沙体检2次,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家中一幢已建几十年的三间平砖房还没装修……
但面对困难,他毫不妥协,依旧拖着羸弱、疲惫的身体一如既往地忘我工作,在评模选优时,他总是把机会让给其他老师,近6年来的年终考核连续“让优”。他的精神感动了湖南农大驻村工作队,该队虽然已从望高撤出3年了,但湖南农大的支教队至今仍保持到望高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