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女,28岁,土家族,1991年5月生,湘西州龙山县人,工作于龙山县司法局。出身贫困的她从学生时代起便开始通过打工义务资助贫困儿童,工作后尽己所能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留守学子,曾荣获湖南省“五四”青年、湖南省“百佳党员”、记湖南省“一等功”、湖南省优秀毕业生、湖南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
学生时期打工资助贫困儿童
田莉出生在龙山县一个普通农民家里,4岁时父母离异。在贫困中长大的她,比同龄人更能体会贫困家庭儿童内心的痛苦和企盼,她特别希望“长大后用自己的双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初中起便开始利用寒暑假或周末兼职挣钱,用于资助贫困的留守儿童。
2010年,田莉考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认真学习之余,每个周末、寒暑假都出去做兼职,还到处去募捐物资,为了省下更多的钱去看望自己资助的留守儿童,田莉有一段时间每天只吃一顿饭,一顿饭只吃一个一块钱的豆芽菜或者白菜,再加5毛钱的米饭。为什么要如此拼命赚钱资助那些孩子?她说:“我只想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过得更好。”记者了解到,被田莉资助过的小孩有十几个,最小的3岁,最大的10岁。“其实钱不多,一个月两三百块”。
田莉的善举感染了她身边的同学。他们和田莉一起组成了27人的“宝贝希扬”爱心团队,致力于通过打工、募捐来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共结对资助了11名留守儿童和两所小学,累计助学金额三万多元。
工作中致力帮助弱势群体
大学毕业后,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远赴新疆南疆地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她忍痛离开热爱的那片土地,返乡扎根基层从事司法工作,在乡镇担任司法员的两年多时间里,她用自己的所学专长,深入田间地头,当好“法治宣传员”和“乡村法官”,每当看到夫妻挽手离开,看到邻里握手言和,她觉得自己的辛勤付出是值得的。每次面对老百姓之间的矛盾纠纷,她总是细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做好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她总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普法宣传的机会,田间地头都是她法治宣传的地方。
2017年,因工作需要,田莉先后进入法律援助中心、司法局办公室工作,在岗位上,她帮助了一个又一个老弱病残人士得到法律援助,从离婚到赡养,从未成年到半百老人,当每个申请人的诉求得到律师的援助,得到法律公平公正的回响,她都在想这就是“向善而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她接触到了许多年轻人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犯罪,以及服刑人员子女长期得不到社会的温暖和周遭的认可导致犯罪的情形,其中,小竞的父亲因为犯罪被判处二十多年有期徒刑,之后母亲便离开了,从那以后,小竞跟随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田莉深刻知道服刑人员子女长期得不到温暖的现状,于是在工作中和生活上对小竞给予精神上的关爱和学业上的资助,让他感受到来自于他人的温暖,变得积极勇敢,进城后,依旧和小竞保持联系,给他送去温暖和心意,让小竞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爱和温暖在他身边。面对每一个服刑人员,田莉都当做朋友一样交流,向他们普及法律知识,面对每一个服刑人员子女都当做自己的亲人去关心,爱护,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们的成长路上带去一些温暖和阳光。
生活中传递温暖与希望
90后的田莉有着自己的“小坚持”,生活中她十分积极向上,热爱公益活动,积极参加关注山区留守儿童及儿童防性侵宣传,用自己的爱去温暖需要的孩子们。田莉常说一辈子很短,我要用力去分享爱、传递爱,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世界发一点光去温暖需要的人。在梦想的路上的怀揣着自己的“小坚持”和年轻人的“大坚守”,努力尽己所能温暖周围的人。
田莉在乡镇工作期间,驻村扶贫裴家堡村,结识了丈夫裴峻峰。裴峻峰是从该村走出的大学生。田间地头他们一起挥洒汗水,创业路上他们并肩同行,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们从未失去信心和勇气。夫妻二人相敬相爱,相互扶持,一同孝敬父母,一同挑起家庭重担,在经营好“小家”的同时,也不忘关爱他人、回馈社会。村里留守老人生活困难他们会伸手帮助,村里人有事他总是不请自来帮忙,下雨天遇到有路边拦顺风车的老人孩子都毫不犹豫地载他们,积极帮助农村贫困儿童。田莉喜欢和留守儿童待在一起的日子,资助留守儿童读书,为贫困户的孩子买鞋、买书包、学习用品和提供资金帮助,她总喜欢说“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希望自己的这份小爱能给予他们生活中一点温暖和一丝星光,向善而为,总是美好的”。在帮扶留守儿童中,她的无私,让帮助对象获得了亲人般的温暖,并和他们建立起了亲人般的情感。在田莉帮助的孩子中有个叫小帆的孩子特别懂事,每年节日里都会接到帆帆的电话,帆帆说“谢谢你田莉姐姐,我会好好读书的,长大了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田莉姐姐,你要记得吃粽子哦”“田莉姐姐我考了好的成绩”。孩子用他们稚嫩的语言和方式和田莉分享着生活的点滴,用自己的力量陪伴山区的留守儿童成长,在田莉心里就是最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