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宏云,女,41岁,湘西自治州牵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一岁半因病致残,一位轮椅使用者,从事社会工作十余年,同时还是吉首市创新创业导师、残疾人就业辅导员、主要为湘西州中重度残障者在社区融合、生活照护、职业康复、心理咨询等方面提供社会服务。
自幼爱好学习的她,从自学拼音开始,到接受正规教育,通过一步步努力取得了教育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文凭,在为残疾人服务的道路上不断提升、完善自己,考取了中级社工师证、社区心理服务指导师证。
2010年获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湖南省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获湖南省总工会授予“湖南省五一先锋”称号。
2015年底,时年35岁的唐宏云完成了湖南省残疾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孵化,凭着自己对残疾群体的满腔热忱开始了她的助残之路,从长沙回到这片养育了她的土地,创办了一家专门从事残疾人培训和就业的社会型企业——湘西自治州杰瑞教育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本着一颗“同理心”为残疾学员提供最大的便利。她让大家吃住在公司,还免除了一切费用。看她坐着轮椅为公益事业奔波,别人总说:“你不方便,就叫其他方便的人帮你跑跑腿吧!”她只是笑着回复一句“我已经是我那里最方便的一位了”。在后来谈到当时的想法时,她只是说:“我只是想为这个群体做点事”。
2016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残障行”公益体验活动,是唐宏云第一次策划组织公益活动,然而在邀请残友的时候却遇到了阻碍。有一位叫小琴的残友不肯来,没办法,唐宏云只得亲自出马。当时唐宏云正处在脚部矫形术后恢复期,在志愿者的陪同下,一步一歇艰难的爬上楼,入户到她家中去做工作。短短二十几级台阶,她花了近十分钟。走完最后一个台阶的时候,已经全身是汗,喘着粗气,久久不能平复。
那是唐宏云第一次入户残疾人家庭,然而也是真正入户后才懂得小琴的心态与顾虑—-扭曲的身体在不断微微的颤抖,手臂和手指保持着一种极怪异的姿势,头脸部有烧伤戴着帽子,帽沿下看不到头发,语言不能流利清晰地表达,家里只有一台电视陪着她。看到她的情况,唐宏云的眼眶就已经湿润了。如果说唐宏云出门别人会多看几眼,那么小琴绝对是人群中的焦点。“你看,我也是身体不方便,但人总要走出去与社会打交道的,如果现在不走出第一步,那等父母离开后,你要怎么办呢”唐宏云的这句话影响着小琴,最终她同意参加活动。
从2015年至今,唐宏云自己投资和链接外部资金超过25余万元,召集志愿者400余人次,逐步扩大残疾人的服务范围。2016年带团队获湖南省首届青年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十佳项目”。2017年唐宏云正式在湘西州民政局注册成立了湘西自治州牵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始了她专业的助人之路,同年获吉首市“自强模范”称号。2019年带领团队获湘西州“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称号。为超过4000余人次的残障群体提供如居家服务、辅助性就业、就业培训、文化活动等服务。每年组织的“湘西障碍者歌唱比赛”已经成为湘西地区助残服务的一个品牌。她组织的“无障碍体验”、“盲人无障碍观影”、“坐式太极与柔力球”、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活动、残障融合项目等都属湘西首创,打开了湘西州民间组织助力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从残疾人被动的接受施舍式的助残;到残疾人群主动走出家门,为其他残友提供志愿服务。“助人自助”“他们拥有自我改变的强大内生力量”,唐宏云用她与以往不同的残疾人工作的理念服务于这群残友。
2020年,唐宏云在社区三社联动机制以及乡村振兴的城乡融合理念指导下,又投资近10万元,租赁了吉首市五里牌廉租房小区近400平的场地开展“社区残障融合”,取名为“湘西温馨家园综合社会服务站”。温馨家园无偿向社区群众开放,让重度肢体、智力、精神障碍者参与社区服务站的运营,让农村残障者有机会进入城市社区中,得以便利出行、社区融合,最终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同年,她获得了湘西州“优秀社工”称号、湘西自治州第二届慈善奖“慈善爱心个人”。这一年在各项条件具备后,她郑重地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受邀参与湖南省第八届社工宣传周启动仪式,就“汇聚社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进行经验分享,2021年5月受奖“第四届湖南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
现在的唐宏云时常坐着轮椅,走入到乡村残疾人家庭,为农村的残疾人送去温暖与关怀,用自己的经历影响着她接触到的每位残友:残疾不可怕,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
唐宏云常说:“做好现在的事,就是为我们自己明天的美好生活”,她自己作为表率,带着她的团队扬帆出发。她想要培养更多的本土专业社工人才;想要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如今唐宏云和她团队不仅在残障领域,还在儿童领域以及社区社会服务、社工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划着她的轮椅,紧紧牵着伙伴们的手,在社工的路上奋力前行。社工人生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刺穿了黑暗,让唐宏云折翼的翅膀放射出更绚烂的光彩!
过两天的国际残疾人日“残障行”公益体验活动是唐宏云在吉首第一次策划组织的公益活动。活动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健全人去切身体会残障的不便与困境。活动得到了团委、残联、职院的大力支持。然而在邀请残友的时候却遇到了阻碍。有一位志愿者介绍的残友不肯来,说“喜欢自己待在家里,不想出门”。唐宏云凭着社工的敏感度,觉得里面似乎有内情,特别想去见见她。唐宏云在病腿还在术后恢复期的情况下,在志愿者的陪同下,一步一歇艰难的爬上二楼,入户到她家中去做工作。短短二十几级台阶,对于常人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她花了近十分钟。走完最后一个台阶的时候,已经全身是汗,喘着粗气,久久不能平复。
扭曲的身体在不断微微的颤抖,手臂和手指保持着一种极怪异的姿势,头脸部有烧伤戴着帽子,帽沿下看不到头发,语言不能流利清晰地表达,家里只有一台电视陪着她。——这就是唐宏云看到小琴的第一印象。
其实小琴性格还是比较开朗的,很快她们就聊了起来。经过面谈,唐宏云感到她并不像她自己说的那么喜欢待在家的,她只是有很多的顾虑,介意外界对她的眼光,而且她也觉得自己出门会带给别人麻烦……就因为这种种原因,她只能压抑着自己的需求。“你看,我也是身体不方便,但人总要走出去与社会打交道的,如果现在不走出第一步,那等父母离开后,你要怎么办呢?当然还是尊重你的意思,实在不愿意也不勉强的。”唐宏云的话深深触动了小琴心底的那根弦,最终她同意参加活动,完成第一次的接触。
后来,小琴成了唐宏云重点关注的一个对象。每月的微信沟通,不定期的上门探访成了唐宏云的一项日常工作。
在唐宏云的精心安排下,小琴还参加了一期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那是她第一次走进课堂,有了那么多的同学,有了属于自己的毕业证书。后来只要有活动唐宏云就安排志愿者将她接出来参加活动,活动完再请志愿者把她送回去。从最初不断反覆自己来不来参加活动,到现在问“你们又在搞什么活动啊?”从生活中只有爸妈妹妹和电视,到她也有属于自己的朋友。现在时常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美颜照片,还会在朋友圈发广告贴想要自己挣钱。从没需求,到不敢有需求,到现在可以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现,她一直在成长。
在学习班,小琴认识了一位唐宝(唐氏综合征患者),并成为了好朋友。某天这位唐宝不听家人的劝告,离家出走。小琴就一直和她保持联系,同时把她的情况一直反馈给唐宏云,让唐宏云联系她的家人,劝她回家。
从自助到助人,小琴的改变也让唐宏云看到了工作的成效,满满成就感的开始投入到下一个案子。
不一般的“真”电影
看电影,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娱乐活动,但是很多残疾人却没有勇气走入电影院的,特别是盲人群体。可以说他们能参与的群体性活动实在是少之又少。
为了让残疾朋友能真正体会到大银幕的魅力,在国际盲人节,唐宏云又策划了“盲人无障碍观影活动”。还一定要把活动地点放到正规的商业影院去,让大家真的是去电影院“看”电影。团队的人就质疑:有必要搞那么正式吗?反正看不到,用个电脑放不也一样!唐宏云说:“不行!我一定要让大家看场真电影。”于是她找到悦和城影院的负责人,和他们谈公益、谈社会影响力。最终影院的负责人同意免费给一个厅专门播放无障碍电影,仅需支付无障碍电影的格式转换费用。
活动当天,到场观影的不仅有盲人朋友,还包括了其他肢体的、听力的各类残疾人一共90多位。走进影院的瞬间他们激动的心情是写在脸上的。同时也向大家宣传了无障碍电影的相关知识。活动完结后,不少盲人朋友问她“什么时候再组织活动?”。
扬帆起航,只为美好的明天
“打造大湘西地区助残服务的标杆”是唐宏云的美好愿景。几年下来,唐宏云和她的团队用自己专业的工作技巧、诚恳的工作态度、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让湘西的残疾朋友在逐步的改变,渐渐地凝聚在一起,使残疾朋友有勇气、有信心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四届湘西障碍者歌唱比赛、《慈善法》和《反家庭暴力法》的普及培训、身心障碍者之家(残疾人居家服务)、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的开展、残疾人家长座谈会、残疾人坐式太极和太极柔力球培训班、百人扎染公益实践活动、湘西残疾人济南行考察团、残疾人莽山无障碍游、走访特困残疾人家庭等等,这一次次活动的开展,唐宏云用她的真诚和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看看,这是我的新凉鞋
2019年唐宏云因为一个项目来到了花垣县,在这里唐宏云把目光又投入到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身上。唐宏云虽然坐着轮椅,却在同事的协助下,深入到偏远的农村,克服着身体条件的不便,给孩子带去一场场社工活动,记录下的是儿童们纯真的笑颜。
灵灵住在一个特别偏僻的山村里,她也是一位特别的孩子,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老是在外务工一年也没能见上一面。但其实她根本不知道,她的亲生爸爸在她出生前就已经去世,亲生母亲把刚满月的她送到爷爷后也再无音讯。现在外出务工爸爸妈妈只是她的伯父和伯母。爷爷为了保护这个年幼的孩子,从不让人知晓她的身世,也没有向政府申请相关的政策。这年,奶奶因病去世了,年迈的爷爷几乎无力支撑。
唐宏云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让社工跟进此事,协助其申请了事实孤儿,只享受政策并未将实情告知孩子。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也总是给玲玲更多的关注,看她的心理状态、与人的交往等等,玲玲表现不错,性格开朗。在学校给玲玲过了集体生日,玲玲的生日愿望是:“我想当一名医生”。
2021年夏天我们又到玲玲的乡村去开展活动,玩游戏玩得尽兴的她们把鞋都脱了,光着脚在教室里跑。唐宏云赫然发现其中一双原本应该是粉色的、脏兮兮的拖鞋竟然只有一半,前脚掌的部分已经没有了。一问之下,才知道那是玲玲的鞋,也就是说玲玲的十根脚趾和前脚掌一直是踩在地上的。唐宏云看着这双鞋,想到其他8岁的孩子被父母怜着疼着,玲玲竟然连一双完整的凉鞋都没有,忍不住红了眼圈。立即让社工去镇上买了新鞋,第二天专门送到了她家。穿上新鞋的她脸上满溢着幸福的笑容,着意的多踩了几下地,和社工粘在一起,其实她要的并不多。
唐宏云常说:“做好现在的事,就是为我们自己明天的美好生活”,她自己作为表率,带着她的团队扬帆出发。她想要培养更多的本土专业社工人才;想要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社工人生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刺穿了黑暗,让唐宏云折翼的翅膀放射出更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