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学,54岁,男,中共党员,龙山县自然资源局干部。
为妻尽责,为父尽孝,好男人书写人生华章,这是龙山县自然资源局干部王家学的真实写照。
2015年6月,在一次户外运动中,王家学妻子不慎摔伤,造成脊髓横断性损伤,导致下身瘫痪半身不遂,经鉴定为一级残疾,成为一名轮椅代步的残疾人。
妻子住院期间,王家学精心照顾,帮助妻子抹澡、洗脸、进食,事无巨细,无微不至。
手术期间,王家学起早贪黑全天护理,几乎一周没有合眼。手术后,只要妻子轻轻地呻吟一声,王家学就会主动安慰,用回忆往事、观看家庭老照片等方式,分散妻子注意力,缓解妻子手术后的剧痛。为了防止卧床不起生出的褥疮,每隔2小时为妻子翻身一次;为了防止忘记翻身时间,把手机设置为闹钟模式,准时提醒翻身时间。这期间,无论白天黑夜,王家学始终如一,默默地守护着妻子,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没有出过一次医院大门。
在妻子住院和康复期间,王家学没日没夜精心护理,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体重整整减轻了16斤,但看着妻子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一天天好起来,王家学的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
王家学妻子今年53岁,是龙山县妇保院的一名职工,原来爱好户外运动,每逢双休日都会与户外运动爱好者结伴而行,开展徒步、骑行等户外活动,游玩于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然而,突如其来的横祸,对王家学的妻子当头一棒,从一个活蹦乱跳的运动爱好者,突然变成了一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就像折翅的小鸟一样,欲飞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同伴展翅飞翔。
为了让妻子走出人生的阴影,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每逢双休日,王家学都会开车带妻子出门,去乡下或周边风景名胜游玩,拍摄美丽的山水风光,呼吸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让妻子又展开了飞翔的翅膀,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人间自有真情在,王家学妻子身残志坚,康复刚刚半年,就再也坐不住了,主动向单位申请再次上岗,很想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在工作中发挥余热。没想到,单位领导知人善任伸出援手,很快批准了王家学妻子再次上岗的申请,同时为了照顾残疾人上班,把办公室从3楼调到1楼,还请人专门打通了残疾人通道,安排了发放新生儿出生证的工作岗位。
2016年1月,王家学妻子坐上轮椅,重新投入到工作之中。每天上下班,王家学准时接送,风雨无阻,无缝对接。为了妻子,王家学放下颜面,管起女人的生活细节,默默地承担买卫生巾、换洗内裤等生活琐事。
作为体贴入微的丈夫,王家学给了妻子一双坚强的肩膀、一双自由飞翔的翅膀,让妻子重拾生活信心,对未来重新充满希望。作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王家学用爱心呵护妻子,帮助妻子抹去了残疾人的心灵阴影,过上了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屋漏偏逢连夜雨,2019年2月,王家学80岁的父亲因膀胱结石住进了医院。为了两头兼顾,照顾好妻子和父亲,王家学为妻子请了保姆,自己经常守护在父亲病床前。
王家学父亲身患脑梗多年,语言中枢受到了严重影响,不能正常表达交流。为了配合治疗,王家学悉心照顾父亲,凭着多年相处的经验,对父亲的肢体语言进行精心分析,归纳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程序”,给医生当上了翻译官,使手术成功实施。
出院2个月后,王家学父亲脑梗加重,患了老年痴呆症,导致身体瘫痪,不能正常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饭要人喂,大小便要人伺候。这时,王家学母亲已近80岁,同时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无法抽身照顾老伴;因此,照顾父亲的重任,又落在了王家学身上。
王家学是家中的唯一儿子,伺候父亲,照顾妻子,义不容辞,没有丝毫的放弃和退缩,坚强地把责任担在肩上,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尽力履行着儿子和丈夫的义务。
父亲老年痴呆症,白天睡觉,晚上爱闹,漫漫长夜,王家学不仅要为妻子翻身四五次,而且要为父亲接小便四五次。每天晚上,王家学开启闹钟,按时为父亲和妻子轮流服务,经常累得睁不开眼睛。但是,责任义务大于天,王家学义无反顾,任劳任怨地照顾父亲和妻子,一言一行,点点滴滴,感动着亲朋好友和同事,成了里里外外人人称赞的好男人。
王家学不仅善待父亲和妻子,而且对身边的弱势群体也十分关爱,经常资助患有重疾的陌生人,在轻松筹、水滴筹等公益平台上积极捐款,奉献爱心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实中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但王家学却身体力行,传承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好男人的正能量,书写了好男人孝老爱亲的人生华章,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好男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