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南好人

张礼富:不忘初心,一直在扶贫助孤的路上

发布时间:2018/5/25 17:36:49 浏览:11348

  张礼富,男,汉族。1984年3月出生,2008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泸溪县高级中学、乡人民政府、县文化局、县旅游局、长沙芙蓉区商务旅游局、县信访局或工作或挂职锻炼,现就职于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7年5月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17年4月全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16年11月荣获湖南省微信大赛三等奖;2015年5月获得泸溪县最美泸溪人荣誉称号;2015年4 月获得泸溪县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14年9月荣获泸溪县优秀政协委员称号;2013年11月获得泸溪县优秀司法监督员荣誉称号;2010年5月被评为泸溪县信访维稳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5月荣获湖南省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2008年11月获全国原创歌曲一等奖。

年少家贫,萌芽助人为乐的种子

  他出生于知青家庭。童年时,因为家境贫困,父母把他放在原本就并不富裕的外婆家寄养。父亲时常告诫他说:“责任比机会更重要,哪怕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机会”;母亲也时常在他耳边絮叨:“人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感恩”。父母的谆谆教诲,时至今日他都铭刻于心,从不敢轻易忘却。

  寄养的日子里,他经常主动帮助外婆干家务,放牛、砍柴、插秧、收谷等等他样样会,年幼的他经常会看到村里面因为贫穷而失学的孩子,自此开始,他暗下决心今后有能力一定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04年9月,他拿着红彤彤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走出山村,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初入大学,各种各样的社团深深的吸引着他,在众多的社团中,他毅然选择了“三农”协会,因为这里有童年的记忆,可以做很多回报农村和社会的事情。他全身心投入到“三农”协会,学习及探索运作模式。2005年9月,他做了一个影响自己多年的决定,筹建成立了志愿者协会,组织号召更多志同道合的校友们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从此,助人为乐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直到开出美丽的花朵。

小试牛刀,成立志愿者协会

  志愿者成立初期,他组织志愿者定时定点前往孤儿院、养老院、SOS儿童村等地方提供免费的志愿服务。在服务期间,他从老人那里受到心灵的启迪,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从孩子们身上受到心灵鼓舞,懂得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在不断的践行志愿活动中,他逐渐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延伸至全国各地,先后与全国各地兄弟高校相关社团组成联盟,到江西、贵州、陕西、湖北、安徽等地进行义务支教支农调查活动。

  2006年暑假,他在天涯虚拟社区发帖征集志愿者前往少数民族地区支教,香港民间社团“乐施会”在网上看到他的帖子,主动联系他,在他的努力下,有来自不同地区的38名志愿者积极响应,组成了一个支教团奔赴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辅处乡茶花村开展支教活动。??

  当他带着志愿意者来到地处云贵乌蒙一带的茶花村时,他们震惊了,这里地势险峻,山高崖峭,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没通水电,没有大米,生活环境非常差。村民们以土豆为主食,早上蒸土豆,中午炒土豆,晚上烤土豆;土豆丝丝、土豆片、土豆块,换着吃。大米在这里俨然成了不可多得的家珍,尤其是当地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状况更令人感到震惊。四十几个孩子挤在又矮又窄的木棚里读书,教室里的光线是暗的,孩子的脸是黑的,手也是黑的。记得有堂语文课,当他饱含感情地读道:“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北京城便成了灯的海洋。”他问孩子们:“同学们想去北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那你们想去干嘛呢?”“赶猪!”听着孩子们的回答,他忍不住噙出泪珠。他深知:茶花村地势陡峭,到处都是悬崖峭壁,这里的人把牛都关在栏里养(放在外面怕摔死),而把猪则赶在外面养。孩子们的愿望竟是这样的让人感到可怜,可叹!

  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到周末,张礼富和他的伙伴们跑到几十里外的乡政府去,他们借用乡政府的电脑上网,并在网上各大论坛上发帖求助,很快得到了外界的响应和援助。其中,重庆一个网名叫“阿斧”的民营企业家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在重庆招募志愿者前往茶花村支援,带来了2万斤大米、360斤食用油、400斤食盐和大量的文具及学习用品等;江苏常熟的民营服装老板在西祠胡同论坛上看了求助的信息,爽快地答应要帮助茶花村通电等等。当时,他们的义举引起了全国多家媒体和网络的关注,重庆晚报、贵州商报、香港大公报、人民网、腾讯网、南京西祠胡同、大渝网、天涯论坛等知名媒体都作了主题报道。支教团回到学校以后,他们首先在学校里宣传茶花村情况,并将拍摄的照片进行展览。后来,更是在南昌各大高校巡回展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此后,张礼富更是积极投身各项社会服务活动中。2006年10月,他担任全国大学生支农指导小组江西指导分组组长;寒假期间,他又在武汉参加了全国第五届志愿者培训及下乡志愿活动。2007年,得知一个校友母亲身患白血病,他迅速组织志愿者为校友募集人民币2万多元;国庆期间,他率领志愿者与全国支农小组陕西省指导分组到陕西洛南县合兴村参加了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寒假期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了“三农”志愿者培训等等,他的所作所为,进一步丰富了志愿者的内涵,提升了志愿者的形象,彰显了志愿者的作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

不忘初心,坚持扶贫助孤

  大学毕业后,原本可以留在省城工作的他,却义无反顾的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自己热爱的家乡泸溪县,决定开始践行自己的创业之路,为了能帮助家乡更多的孤儿和单亲困难家庭的孩子。但是因为初入社会,囊中羞涩,创业之初,没有创业启动资金,便从亲朋好友和老师同学处借得3万余元,开始他的创业计划。因为创业项目好,规划得当,在短暂的2个月里,他盈利6万余元,在偿还债务之后,他拿出1万元用于帮助贵州省茶花村和泸溪县的孤儿以及单亲困难家庭孩子,让那些面临失学的儿童读书得以有效保障。

  2008年8月,各种各样的考试信息扑面而来,父母要求他放弃创业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要求他去考试所谓的“铁饭碗”,双方经过数次沟通未果后,为了孝敬父母,实现父母的愿望,他含泪放弃了自己的创业乐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泸溪县第二中学任教。初上讲台虽不能再创业,手中也没有太多的资金,但是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依然多年坚守着自己的最初理想,联系爱心人士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儿童。

  2010年5月,他到永兴场乡溪头村收集孤儿和单亲孩子信息情况,听说村里有两兄妹非常不幸,父亲于2006年病故,母亲患脑胶质瘤病重在床,无钱医治,哥哥只有15岁便辍学外出打工,妹妹14岁在读初二,家中早已一贫如洗、揭不开锅,他来到了这户人家,一栋摇摇欲坠的低矮木板房,房子的一头早已霉烂倒塌,几捆参差不齐的柴禾竖立在门口窗边,用以抵挡刺骨的寒风。他走进一间卧室,一股刺鼻的霉味扑面而来,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妇人躺在床上,床的上头铺了一排稻草和一张油纸,用以挡住瓦檐上漏下来的雨水,整个屋子早已失去了生活的气息。看到此番情景,张礼富心中不是滋味,他决定帮助这个摇摇欲坠的家,不管有多难。2011年3月,张礼富便将这户人家的女儿转学到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泸溪县二中读书,一切费用由他本人自己想办法解决;为了让女孩的哥哥再次回到学校,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后,在外打工2年多的哥哥也回到了学校与妹妹一起读书。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2012年在两个孩子中考前夕,孩子的母亲带着遗愿离开了人世,把尚未成年的孩子托付给了张礼富,希望他能够想办法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他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孩子的母亲,为了兑现孩子母亲临终前的遗愿,他先后先后为这对孤儿筹集资金10万余元。

  为了让更多的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读书更有保障,张礼富决定在工作之余,抽出大量的时间,从点到线的延伸,从线到面的辐射,先后为泸溪县一中、五中、白沙中学、合水小学、永兴场小学等34名孤儿和贫困单亲家庭孩子牵线搭桥筹集助学金40余万元,使孩子们得以顺利上学。如今,那些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们,已不用再为学习的生活费用所发愁,同时,那对临终托孤的兄妹也于2015年9月踏上大学的殿堂,哥哥考上一本在湖南湘潭大学就读,妹妹考上二本在山东泰山医学院就读。